口译培训

双语时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新闻发布会

<< 返回双语时事 2012-09-25来源:口译
发布会主持人 刘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各位网友大家好,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16日下午发射,今天我们很高兴得请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女士给大家介


  发布会主持人 刘程: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各位网友大家好,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16日下午发射,今天我们很高兴得请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女士给大家介绍情况。首先,请武平女士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武平: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下午好。


  受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委托,由我向大家介绍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有关情况。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定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今天下午17时30分,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


  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与补给;进一步考核飞船、火箭和目标飞行器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统间的协调性。


  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与神舟八号飞船及遥八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适应载人需要,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神舟九号飞船为满足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需要,将首次启用配置的手控交会对接设备。


  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5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30千米的初始轨道,按照预定程序,飞船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组合体飞行中期,将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先,两飞行器分离,随后,由航天员自主控制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再次形成组合体。完成预定任务后,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返回着陆场,目标飞行器转至长期运行轨道。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目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到高度为343千米的交会对接轨道,运行稳定、工作正常,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上面介绍的是关于这次任务的有关情况,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同时,请您介绍一下这次任务本身的特点和难点?谢谢。


  武平: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三大基础技术之一,掌握这项技术是建设空间站的前提条件。自动和手控的交会对接是实现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的两大主要手段,互补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神舟八号我们成功的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通过这次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后,我们将全面掌握这项技术。这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部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将为后续工程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与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难点:一是第一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这既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对飞船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第一次实施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同时,将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考核组合体环境控制与稳定运行功能和性能。三是女航天员第一次太空飞行,通过此次任务,将首次对我国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新研制的女航天员乘员飞行装备等方面进行飞行验证。四是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较长,大约10天左右,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的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站部分单项技术试验,为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对航天员、飞行器以及任务相关支持系统均提出了新考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