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书面讲稿的口译问题(一)

<< 返回常见问题 2013-12-12来源:口译
口译家资深译员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在进行书面讲稿口译工作时,有一些不利因素,如不解决,将不利于准确译出书面讲稿的内容。
    口译家资深同声传译译员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在进行书面讲稿口译工作时,有一些不利因素,如不解决,将不利于准确译出书面讲稿的内容。比如,在讨论某些专门业务、或发表某些科研成果的国际会议上,演讲人的发言与其说是讲话,不如说是背台词,而且是背大段的独白。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应该作的与其说是口头翻译,毋宁说是笔头翻译。这就使译员又碰到了难题。下面谈谈其困难所在。
    演讲人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以前,用许多时间来准备讲稿,从第一稿直至最后一稿,可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大会上宣读的那份最后定下来的稿件,是演讲人几经反复推敲后才定下来的,是演讲人花费许多心血,经过多少天、甚至几个星期的艰辛劳动后才定下来的。下这么大的功夫整理出来的材料,只用几十分钟的时间便宣读完了。在大会上宜读的目的,不是要沂众马上作出反应,也不考虑会场当时气氛和听众的情绪。演讲人既不是悲剧演员,也不是喜剧演员,既无慷慨激昂之句,也无感人肺腑之词;既无音韵节奏,也无停顿重复。而总是用一个调门,单调的声音宣读着。文章是事先写好的,文章读过以后也不要求马上见到效果。演讲人在宣读文章时也无需为斟酌字句而花费精力。除个别词可能因字打得不清楚念慢些外,总的讲话速度要比即席讲话快得多,单位时间里讲话的字数要大得多(即席讲话每分钟一百五十个字左右,照稿宣读每分钟二百个字左右)。
    口头宜读一篇书面文章,便失掉了即席讲话的特色,失掉了讲话的生动、活泼、自然、易懂等特点。就好象在午台上一个门外汉用平淡无味的语调念着别人教给自己的独白一样。在国际会议上各位演讲人如果以平均十五分钟的时间相继发表讲话,而且这些讲话内容彼此又毫无关系,那么,即使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无法完全听懂。况且有些讲话文稿事先早已提交大会,并分发到与会代表手中,各国代表完全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自己阅读,演讲人根本不必再到大会上去宣读一遍。我们看到这样照本宣科再读一遍,不但无益,反而常常遭到与会代表的谴责。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